新聞中心
News Center端午節的五色彩絲,追溯最古老的傳統,就是對太陽的祭祀,那五色彩絲就是太陽的光芒。當然在祭奠屈原上頭,有著濃重的悼念,但是五色絲,本身就是留住陽氣,避開陰魅和邪氣的含義。所以在端午的這一天,從漢朝開始一直到明朝,皇宮都有賜宴,賞給大臣五色絲。有一個非常別致的名稱叫做“長命縷"。
至于粽子,扇子,香囊,草藥,這都是應對夏至而生的種種夏天的生活用品,又因為端午,顯得格外重要和必須。
所以在中國的古代端午和夏至在風俗上已經融合。
那么我們看一下唐朝元稹的夏至五月中的詩,它是以物候,氣候的變化來描寫夏至節氣的到來,沒有側重在祭祀和風俗上,仿佛第3只眼去看待自然世界的變化,真正顯出了夏至節的古代生存環境。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夏至這個節氣十五天,應對著三種物候的變化。鹿群開始脫角,這是針對畜牧業和野生動物的。蟬開始鳴叫,不信你聽一聽,會聽到夏蟬的聲音,此時它們還剛剛開始鳴叫,不過到了蟬聲噪人的時候,你會覺得夏天非常難受。也佩服古人,動不動寫蟬鳴,仿佛那是很好聽到聲音。半夏則是一種中草藥,在5月正是它們茂盛收割的季節。
“龍潛淥水坑,火助太陽宮。"
就是說夏至時節的水清澈浩大,仿佛有龍潛伏在水里一樣。其實也暗示著夏天多汛期。而這個時候氣溫高,太陽是最高點,仿佛是有火燃燒著太陽。當然這是對太陽的贊美。畢竟一年最大的太陽嗎。何況對于太陽的崇拜至今不衰。萬物生長靠太陽。
“過雨頻飛電,行云屢帶虹。“這就是盛夏時節最壯麗的雷雨景觀。每當陣雨過來的時候,頻頻帶著閃電,而雨后的晴空,風雨之后見彩虹,這種景觀的確是在夏天多見。
"蕤賓移去后,兩氣各西東。“這個的確是不好解。因為古代有一個被現代氣象學證偽的概念,中國古代認為音樂和氣象是有著緊密的聯系的,所以將音樂12律,對應著中國古代的節氣月份。而"蕤賓“正好是第7律,正好對應著5月。
我們剛才談到了夏至一陰生,也就是說在夏至之前,是陽氣主導的世界,而夏至之后,陰陽開始此消彼長。
夏至的到來,氣溫升高,高溫高濕,如果風雨均衡,最重要的事是保證人在這種時段不出現身體問題,所以從古到今,消夏避暑成為了過夏天重要的一個日常項目。
那么我們可以看到端午節,有許多關于除病養生的方法方式,比如艾草避邪避蚊蟲,雄黃殺菌殺蛇,草藥洗澡,用節日風俗加以固定傳播,實際是千百年總結的過夏至和夏天的生活經驗,用端午加以強化。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