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大尺寸激光薄膜反射元件。中科院上海光機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10日電 (鄭瑩瑩)中國首支專業從事激光薄膜的研究團隊在學術界再次摘“金”。10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消息,該所的薄膜光學實驗室在2018年基頻激光反射薄膜元件激光損傷閾值競賽中再次獲得桂冠。據介紹,該競賽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發起,參賽者來自6個國家的18個單位,參賽單位都是薄膜領域的研究機構和公司。
高功率激光薄膜的制備是一個工藝環節冗長、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學科交叉,難度極大,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嚴密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1964年,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建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同步成立,成為中國首支專業從事激光薄膜研究的團隊。
這些年,這支隊伍的發展很快。項目負責人朱美萍介紹,該競賽一共舉辦了11次,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參加了6次,前幾年團隊還處于中等水平,一直到2012年團隊在閾值競賽中拿到桂冠,但當時和第二名還比較接近;時隔多年后再次參加,獲勝優勢明顯,比第二名損傷閾值高出20%。
高功率激光薄膜是構成激光聚變裝置、*超短激光等強激光系統*的元件。朱美萍舉例解釋說,激光聚變裝置是當前輸出能量要求高的強激光系統,這個系統里有數千件米級尺寸薄膜元件和數萬件中小口徑的薄膜元件。這個元件在裝置里,就像人類的血管一樣,引導著激光在激光裝置里傳輸,元件的性能影響著激光裝置輸出的能量和光束的質量。激光的損傷閾值代表著這個元件“控制指揮”激光的能力,其數值大小決定著能不能把激光能量完整地護送到靶點。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薄膜光學實驗室聚焦大能量與高功率激光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攻克了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為中國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裝置、*超短激光裝置等系統提供了大量高性能核心激光薄膜元件。此番,在范圍內的激光薄膜損傷閾值提升競爭中,該團隊從跟跑、并跑,終實現超越,強化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地位。
年近80歲的團隊學術總顧問范正修1964年就投身激光薄膜工作,在當天的采訪中,他說,目前這些成果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人鍥而不舍、不懈努力而來的。
新聞源于:中新網